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443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化哲学所具有的独特性,绝不仅仅表现为一系列新颖的理论观点,方法论革新与进化也是其所追求的重要理论主旨。虽然文化哲学的样态多样,但其方法论原理清晰可辨,主要体现为"从人与文化的关系切入"、"凸显历时意识"、"追求整体取向"和"强调价值诉求"。这一方法论原理具有深刻的实践应用意义,可以作为理论框架分析多种具体对象。  相似文献   
12.
宋代宫廷花鸟绘画承袭五代余绪,以"富贵"为特色的黄氏绘画流派为宫廷主流,以"野逸"为风格的徐氏绘画流派主要流行于民间,但两种风格的绘画在宫廷绘画实践中已有妥协互动趋势。活动于北宋中期的长沙艺人易元吉,既是一位优秀的民间画师,又曾征召入宫廷绘画,开创了宫廷花鸟绘画与民间花鸟绘画成功互动的典范。北宋时期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与这种艺术上的不同流派之间的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奢侈之风兴盛,朝廷采办大量木材用于薪炭、造船、建筑以及家具。木材采办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广、浙江等地,采伐后经过陆运、水运两种形式将木材从产地运送到京城,并储存在木厂之中。由于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在运输和贮藏的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浪费。重点研究木材运输、贮藏过程及其特点,认为这一时期朝廷的采木超出了生态和社会的承受能力,不利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与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宋明理学在儒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儒、道、佛"三教的融合与会通。学界曾对宋明理学中理气关系、心理关系、心性关系以及知行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普遍探讨和争论。从和谐的视角来看,过去人们简单地批判"理本论"而肯定"气本论"的观点,以及片面地评价"心本论"、"知行观"的做法都是较为偏颇的。宋明理学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了中华和谐思想:一是"理本论"、"心本论"和"气本论"三大学派从哲学本体论上深刻论证了宇宙和谐和天人和谐的思想;二是以心性论为重点深化了儒家的心性本体和心性修养的思想,为自我和谐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是以知行关系为主线,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知与行的内在和谐统一与人际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法院审判质量认证体系的构建及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审判质量管理是近些年最高人民法院确立的司法管理新目标。构建审判质量认证体系是审判质量管理的科学手段和应然要求,根据审判活动的阶段性划分,将审判质量的评价量化到审判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相应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权数的合理设计,运用一定的数理手段进行综合评价,既可以检验出法官审判质量的状况,从而为法官奖惩和素质培养提供客观依据,同时还可以为审判管理者完善审判方式、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管理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法院调解是我国法院民事审判中一种占主导性地位的运作方式。随着民事诉讼改革的深入,法院调解制度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为应对这些新问题,首先要对法院调解进行合理的定位。法院调解应该不仅仅体现法官的;职权,更应当为当事人进行“理性对话”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网络的发达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资讯和更加快捷的联系方式,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网上侵权案件也给我们传统的司法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网络侵权案件的民事诉讼管辖便是突出问题之一。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因侵权行为(包括一般侵权案件和网络侵权案件)提起的诉讼,只能由侵权行为地法院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但网络侵权纠纷具有不同于一般侵权纠纷的特殊性:遭受网络侵权的原告往往难以确定实施网上侵权行为被告的住所地以及侵权行为地点,原告处于起诉困难的窘境。本文认为,应当从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出发,对传统管辖理论和网络管辖新理论、网络案件侵权行为地以及外国相关的理论进行梳理,尤其是应借鉴美国的长臂管辖权理论。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应当成为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权法院之一,这可以给原告更大程度的法院管辖选择权,从而在司法实践中有效地解决网络侵权案件原告起诉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Michael Johnson's differentiation of “types” of domestic violence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urts and providers, in part because of its claim to an empirical basis. Unfortunately, the label “situational couple violence” has already been used by judges and evaluators to minimize abuse claims in custody cases. Johnson's repeated assertion that SCV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domestic violence reinforces the marginalizing of domestic violence. But what do his data actually show? Here Professor Meier takes a close look at the research Johnson relies on and finds that it fails to prove his thesis. Rather, the data suggest that Johnson has it exactly backward: Control-based abuse is probably far more common than “situational” domestic violence.  相似文献   
19.
技术源于生命,而非基于知识的某种创新或属于知识的分支。物在认识论的层面即理论科学的层面,是经由“起诉”而被纳入“范畴”的存在物。由此,在范畴的序列中只要有物存在,它就是存在物,它不仅符合知识的秩序,而且服从于作为生产的技术将其带向在场的摆置与设定。在技术停摆之处,知识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为技术打开新的生产视角与进程,而这一生产之完成又伴随着对知识的再创制、再生产。因此,如果将知识理解为存在物层面的知识,即科学知识,那么,技术与知识的关联便凸显为:作为“生产”的技术为存在物层面的理论科学奠基,而对知识的探求,实质上是对技术所擅长的“缘起—招致”的生产方法的探求,即对技术本身之探求。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主要意义在于保障被告人的对质权。因此,刑事证人出庭问 题基本上可替换为以被告人对质权为核心的必要证人出庭问题。由于中国的刑事诉讼 法及其司法解释并未赋予被告人对质权,实践中必要证人出庭率仅为25%左右。这种 无对质权语境下的刑事审判,通常表现为积极的实体真实主义、定罪量刑的非精细化 操作和裁判正当性来源的单一化。为改变这一局面,有必要确立对质权制度及相应的 保障机制。

关键词: 证人出庭?必要证人出庭率?对质权?裁判正当性

The main significance of witnesses’ appearing in court to testify in criminal trials is that this practice guarantees the defendant's right to confrontation. The issue can thus be framed in another way, as the issue of the appearance in court of the necessary witnesses. Here, the defendant's right to confront is the key point. Since neither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nor corresponding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have granted the defendant the right to confront, the rate of appearance of the necessary witnesses amounts in practice to only about twenty‐ five percent. Criminal trials conducted in the absence of the right to confrontation usually conform to the doctrine of positive substantive truth and manifest a lack of care in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as well as reliance on a single source of legitimacy in reaching judgments. To correct this state of affairs, it is necessary to institute the right to confront and corresponding safegua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